问答详情
久久问医>科室分类>全部问题>肾内科
我来回答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手机号:
验证码:
密 码:

全部答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应医师

应医师

病情分析:
您好,建议注意以下几项:1.胰岛素过量可使血糖过低.其症状视血糖降低的程度和速度而定,可出现饥饿感,精神不安,脉搏加快,瞳孔散大,焦虑,头晕,共济失调,震颤,昏迷,甚至惊厥.必须及时给予食用糖类.出现低血糖休克时,静注50%葡萄糖溶液50ml.必要时,再静滴5%葡萄糖液.注意必须将低血糖性昏迷与严重酮体血症相鉴别.有时在低血糖后可出现反跳性高血糖,即Somogyi反应.若睡前尿糖阴性,而次晨尿糖强阳性,参考使用胰岛素剂量,应想到夜间可能有低血糖症,此时应试行减少胰岛素剂量,切勿再加大胰岛素剂量. 2.为了防止血糖突然下降,来不及呼救而失去知觉,应给每一病人随身记有病情及用胰岛素情况的卡片,以便不失时机及时抢救处理. 3.注射部位可有皮肤发红,皮下结节和皮下脂肪萎缩等局部反应.故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4.少数可发生荨麻疹等,偶有过敏性休克(可用肾上腺素抢救). 5.极少数病人可产生胰岛素耐受性:即在没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需用量高于200单位.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感染,使用皮质激素或体内存在有胰岛素抗体,能和胰岛素结合.此时可更换用不同动物种属的制剂或加服口服降血糖药. 6.低血糖,肝硬变,溶血性黄疸,胰腺炎,肾炎等病人忌用. 7.注射液中多含有防腐剂,一般不宜用于静注.静注宜用针剂安瓿胰岛素制剂.

2009-09-19 11:15

顾医师

顾医师

病情分析:
⑴低血糖反应:最常见.多见于Ⅰ型中脆性型或Ⅱ型中重型,特别是消瘦者.一般由于体力活动运动太多,偶或饮食太少,减量,失时或剂量过大.症状有饥饿感,头晕,软弱,出汗,出悸,甚而出现神经症状,如定向失常,烦躁不安,语无伦次,哭笑无常,有时可更严重,甚而昏厥,抽搦,状似癫痫,昏迷不醒,以致死亡.治程中应教会病人熟知此反应而随时提高警惕,及早摄食糕饼糖食或糖水以缓解,较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l以上,继以静脉滴注10%葡萄糖水直至清醒状态;有时可先注胰高血糖素,每次皮下或肌肉1mg,如低血糖反应历时较久而严重者还可采用氢化可的松,每次100~300mg于5%~10%葡萄糖水中静滴.当低血糖反应恢复后必须谨慎估计下次剂量,分析病情,以防再发.在多次低血糖症后由于刺激胰岛α细胞及肾上腺可发生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效应),由此常导致脆性型,必须尽量避免.   ⑵过敏反应: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极个别有过敏性休克.此种反应大致由于制剂中有杂质所致.轻者可治以抗组胺类药物,重者须调换高纯度制剂如单组分人胰岛素,由于其氨基酸序列与内源性胰岛素相同,且所含杂质极少,引起过敏极罕见,或可改用口服药.必需时还可采用小剂量多镒胰岛素皮下注射脱敏处理.   ⑶胰岛素性水肿:糖尿病未控制前常有失水失钠,细胞中葡萄糖减少,控制后4~6日可发生水钠滞留而水肿,可能与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回吸收钠有关,称为胰岛素水肿.   ⑷屈光失常:胰岛素治程中有时病人感视力模糊,由于治疗时血糖迅速下降,影响晶状体及玻璃体内渗透压,使晶状体内水分逸出而屈光率下降,发生远视.但此属暂时性变化,一般随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而迅速消失,不致发生永久性改变.此种屈光突变多见于血糖波动较大的幼年型病者.   ⑸局部反应有:①注射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及皮下有小结发生,多见于NPH或PZI初治期数周内,由于含有蛋白质等杂质所致,改变注意部位后可自行消失,不影响疗效.②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脂肪萎缩成凹陷性皮脂缺失,多见于女青年及小儿大腿,腹壁等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增生成硬块,多见于男性臀部等注射部位,有时呈麻木刺痛,可影响吸收,须更换注射部位而保证治疗.   ⑹胰岛素抗药性 很少数病者有胰岛素抗药性,每日胰岛素需要量超过200U,历时48小时以上,同时无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内分泌病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者称为胰岛素抗药性.此组不包括肥胖,感染,肝病,血色病,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萎缩性糖尿病等所致的抗药性.据近年来多方面研究,大多认为此种抗药性属胰岛素免疫反应,由于注射胰岛素后血液中产生抗胰岛素抗体,一般属IgG类,尤以牛胰岛素易于产生.因而,此处的胰岛素抗药性不要与病理生理中的胰岛素抵抗相混淆.   处理方案:①改用单组分人胰岛素可明显减少抗体产生,缓解抗药性;②试改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及其相互的联合;③在抗体浓度明显增高的患者,必要时可试服强的松,30mg~40mg/d,分3次服,大多也可于1~2周内使胰岛素剂量明显减少,见效后渐减,停强的松.治程中,须密切观察病情和血糖,以免在抗药性消退时发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症.

2009-09-19 11:21

章医师

章医师

病情分析:
主要不良反应有:1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2低血糖反应,出汗,心悸,乏力,重者出现意识障碍,共济失调,心动过速甚至昏迷;3胰岛素抵抗,日剂量需超过200单位以上;4注射部位脂肪萎缩,脂肪增生;5眼屈光失调.临床上第1,2,3容易出现,操作时注意点就可以避免的,其余两个较少见.如果病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不过量使用,不良反应是很少发生的.

2009-09-19 11:22

田医师

田医师

病情分析:
1)低血糖:这是胰岛素最严重副作用,甚至可危及生命,多由于剂量过大,注射后未及时进餐,或肝肾功能不全,排泄速度减慢,以及注射后热水浴,日光浴加快胰岛素吸收等均可发生低血糖.(2)过敏反应:多见于使用动物胰岛素患者,可出现荨麻疹,紫癜,个别严重的有过敏性休克,局部皮肤可有红斑,瘙痒等,发生过敏反应可服用抗过敏药物或改用高纯度人胰岛素.(3)皮下脂肪萎缩:由于长期同一部位注射,或因使用动物胰岛素引起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纤维化而产生脂肪萎缩,故应避免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并选用人胰岛素为佳.(4)曲光不正:胰岛素使高血糖迅速下降,可使眼晶体,玻璃体内渗透压下降,水分外溢,而导致屈光不正.一般1个月左右可自行缓解.(5)水肿:经胰岛素治疗2-3周内,体内水钠潴留及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致下肢水肿.一般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胰岛素的副作用处理

2009-09-19 11:55

吕医师

吕医师

病情分析:
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反应,与剂量过大和(或)饮食失调有关,多见于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者.其临床表现,患者常有头晕,疲乏,焦虑,紧张,易激动,软弱,易饥饿,颤抖等.胰岛素初期治疗可因钠滞留而发生轻度水肿,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出现视力模糊,为晶体状屈光改变,常于数周内自然恢复. 胰岛素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等荨麻疹样皮疹,全身性荨麻疹少见,可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罕见严重过敏反应(如血清病,过敏性休克).处理措施包括更换胰岛素抑制剂,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脱敏治疗法等.严重者需停止或暂时中断胰岛素治疗.脂肪营养不良为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在该部位注射后可自行缓解和恢复正常,应该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预防其发生.随着胰岛素制剂的改进,目前过敏反应的脂肪营养不良已很少发生. 总之,胰岛素治疗严重可引起低血糖,应严密监护,及早发现和处理.对于可以不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他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案.

2009-09-19 11:55

类似问题推荐
-->
相关经验
查看更多相关经验
相关热词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