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久久问医>科室分类>全部问题>中医骨伤

全部答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吴玉华

吴玉华 中医科

病情分析:
治疗痛风的原则和目的治疗痛风的原则是:合理的饮食控制;充足的水分摄入;规律生活制度;适当的体育活动;有效的药物治疗;定期的健康检查。临床治疗痛风一般要求达到以下目的:(1)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2)防止关节炎复发;(3)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因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所引起的并发症;(4)防止肾脏的尿酸结晶石形成;(5)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并发症。在临床上,要根据不同病期的病情进行针对性处理,选择最佳治疗方案。2、一般治疗包括采用低嘌呤低脂肪饮食、多饮水、戒除烟酒,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定期检查等方法。3、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痛风病急性发作应及时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其最有效的药物是:秋水仙碱,其他药物还有消炎痛、炎痛喜康、布洛芬等。见效快的是秋水仙碱,但副作用也是最大的。中药有:清痹通络药酒。4、痛风间歇发作期的治疗间歇发作期的治疗主要是使尿酸维持正常值(6.5毫克/分升),保护肾脏功能,防止痛风性肾病。为此除坚持一般治疗外,最好是使用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临床上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只有别嘌呤醇,而促进尿酸形成的药物有丙黄舒,痛风利仙等。中药有:复方伸筋胶囊。5、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一旦发展成慢性则很难恢复。主要是避免反复发作,损伤肾脏及关节功能,对痛风结石较大者可进行手术切除。6、痛风病晚期的治疗晚期痛风病患者多数已形成痛风性肾病,对晚期痛风性肾病应积极控制高尿酸症,使尿酸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保护肾脏,防止尿酸性肾病的发展。消除一切影响肾脏功能的因素。防止尿路感染、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症的发生。中医对痛风的治疗传统上对痛风的治疗有西医和中医两种,西医主要是用镇痛和消炎类药物暂时缓解疼痛.中医治疗痛风的原则是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加之中药中所含的一些生物成分,促进尿酸的排泄。急性期辨证为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辨证为瘀血阻络,治宜活血通络为主。目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主要有清痹通络药酒和复方伸筋胶囊。痛风的饮食痛风是一种嘌呤 Purine 代谢失调的疾病,临床特点是血尿酸升高。身体过量的尿酸,会结成晶体,沉积在关节内,引起剧痛。通常大拇扯首先发热红肿,一下即疼痛无比,活动困难。再严重时会影响膝、腕及踝关节,造成关节畸形僵硬。慢性痛风可导致肾结石、痛风性肾病等。为何尿酸会过高?尿酸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由细胞核内的嘌呤分解而成。体内叁分之二的尿酸由肾脏排出体外,叁分之一由大肠排出。若体内产生的尿酸过高,未及完全排出,便会积聚成结石。痛风是营养过度丰富的产品,患者以肥胖者占多。他们一方面进食过量高嘌呤、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肾功能亦偏差,以致影响排尿机能。从中医角度来说,「肾主骨」,肾气亏虚,也会造成关节疼痛。痛风治疗可选苯溴马龙、别票醇、秋水仙碱、碳酸氢钠。需要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且需要每2周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尿酸,以及时调整用药。缓解期可用中成药,如痛风定胶囊。最最重要是饮食控制,如控制得当,可逐步停服药物,且可预防复发。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痛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一、痛风病人应该吃多低嘌呤的食物,少吃中嘌呤的食物,不吃高嘌呤的食物,还要注意不要喝酒。低嘌呤食物:五谷杂粮、蛋类、奶类、水果、蔬菜;中嘌呤食物:肉类、豆类、海鲜;高嘌呤食物:豆苗、黄豆芽、芦笋、香菇、紫菜、动物内脏、鱼类。痛风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应遵守饮食原则如下:1.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不过,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2.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面食等。3.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公斤体重应摄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质,并以牛奶、鸡蛋为主。如果是瘦肉、鸡鸭肉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4.少吃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至25%以内。5.大量喝水,每日应该喝水2000ml至3000ml,促进尿酸排除。6.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2克至5克以内。7.禁酒!酒精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8.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9.限制嘌呤摄入。嘌呤是细胞核中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患者禁食内脏、骨髓、海味、发酵食物、豆类等。10.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高嘌呤饮食可使尿酸的合成增加,血尿酸浓度升高,反之低嘌呤饮食可使血尿酸浓度降低。控制饮食后,正常人血尿酸可降35.7ηmol/L O.6mg/dl 左右,痛风患者也可降低59.5μmol/L 1.Omg/dl 左右。饮食因素是如何影响血尿酸水平的,目前已有一些合理的解释,包括:1.过度饮酒会引起痛风发病,以啤酒尤其明显。乙醇影响血尿酸水平的可能机制是: 1 饮酒常伴食含丰富嘌呤的食物; 2 乙醇代谢可以使血乳酸浓度升高,乳酸可以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3 过度饮酒造成血酮症,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4 乙醇能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而使尿酸增多; 5 有人认为饮用像威士忌类含铅的酒,使痛风发病的危险性增加了3倍。2.减少摄食量也与痛风发作有关,因为饥饿时血浆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水平增加,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3.豆制品与痛风的关系存在一些误解,根据我国及日本学者测试,大部分豆类的嘌呤含量不太高,依此断定豆制品嘌呤含量更少,从而可以推翻民间或中医误传痛风禁食豆制品的说法。另一个间接证据是,常吃豆制品的出家人也很少有痛风。所以豆制品可以少量食用。二、预防痛风饮食1、戒吃高嘌呤的食物:动物内脏 肝、肠、肾、脑 、海产 鲍鱼、蟹、龙虾、叁文鱼、沙甸鱼、吞拿鱼、鲤鱼、鲈鱼、鳟鱼、鳕鱼 、贝壳食物、肉类 牛、羊、鸭、鹅、鸽 、黄豆食物、扁豆、菠菜、椰菜花、芦笋、蘑菇、浓汤、麦皮。2、戒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动物内脏 肝、肠、肾、脑 、肥肉、鱿鱼、鱼、墨鱼3、戒酒:不可饮酒、尤其是啤酒、绍兴酒。    一旦血中酒精浓度高达200mg/dl,血中乳酸会随着乙醇的氧化过程而增加,令肾脏的尿酸排泄受阻,结果使血中尿酸增加。4、戒吃酸性食物,如咖啡、煎炸食物、高脂食物。酸硷不平衡,会影响身体机能,加重肝肾负担。 三、宜吃的食物1、多吃高钾质食物,如香蕉、西兰花、西芹等。钾质可减少尿酸沉淀,有助将尿酸排出体外。多摄取充足的碱性食物,如海带、白菜、芹菜、黄瓜、苹果、番茄等疏果。2、多吃固肾的食物。中医学认为,固肾的食物有助排泄尿酸,平日可按「六味地黄」 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配方煎水饮用,以收滋阴补肾功效。3、亦适宜多吃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的食物。例如可用桑寄生 一人份量为五钱 煲糖水,但不要放鸡蛋,可加莲子。4、苹果醋加蜜糖。  这是西方传统的治疗方法,经多项临床测试证明有效。苹果醋含有果胶、维他命、矿物质 磷和钾 及酵素。苹果醋的酸性成份具杀菌功效,有助排除关节、血管及器官的毒素。经常饮用,能调节血压、通血管、降胆固醇、亦有助治疗关节炎及痛风症。饭後可将一茶匙苹果醋及一茶匙蜜糖加入半杯温水内,调匀饮用。5、痛风患者的食疗方  薏仁粥:取适量的薏仁和白米,两者的比例约为三比一,薏仁先用水浸泡四、五个钟头,白米浸泡三十分钟,然后两者混合,加水一起熬煮成粥。  冬瓜汤:取冬瓜三百克(不连皮),红枣五、六颗,姜丝少许。先用油将姜丝爆香,然后连同冬瓜切片和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及适量的调味料煮成汤。6、每日多喝水,多上厕所,千万不可忍尿。四应做适量的带氧运动中医宝典曰:「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因此,治疗痛风,应以养气、行血及固肾为主,气血通畅,则尿酸不会积聚。例如游泳、太极。五、 1、控制总热量:痛风患者要保持或达到理想体重,最好能使自己的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15%。要做到后者重点是控制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饮食总量要比正常饮食低10%左右,不可过多吃零食,也不可每餐吃得过多、过饱。  2、低蛋白饮食:应给予痛风患者每公体重0.4~0.5克蛋白质,每日蛋白质总量应控制在40克左右,适当限制鱼类、豆类食物的摄入量。每日1杯牛奶加2个鸡蛋或瘦猪2两即可满足其肌体对蛋白质的需要,不可过多。  3、限制脂肪摄入量:痛风患者每日脂肪摄入总量在50克左右为宜,注意要以植物油为主,少吃动物脂肪。  4、以含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米、面、谷类的主要成分均是碳水化合物,所以痛风患者平日饮食应以这些食物为主,以保证热量供应。  5、禁酒,少饮咖啡、茶、可可:酒精可诱发痛风发作并加重病情,应绝对禁止痛风患者饮酒;痛风患者在喝咖啡、茶、可可时也不可太浓、喝得太多。  6、保持充足的维生素B和C:维生素B和C富含于水果和蔬菜中,每日于饭后吃些柑桔、苹果,以及在膳食中多吃些绿叶蔬菜,可使体内有足够的维生素B和C。  7、禁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含嘌呤高的食物有动物内脏、鱼虾、蛤蛎、牛羊肉类及碗豆等,痛风患者要尽量少吃或不吃。痛风患者应多吃嘌呤含量少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面包、黄瓜、番茄等,以减少外源性嘌呤进入体内,降低血尿酸水平。六这里还介绍痛风食疗方:(1 白茅根饮:鲜竹叶、白茅根各10克。鲜竹叶和白茅根洗净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30分钟,代茶饮,利尿,防痛风合并症肾结石。 2 玉米须饮:鲜玉米须100克。鲜玉米须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滤出药汁,小火浓缩至100毫升,停火待冷,加白糖搅拌吸尽药汁,冷却后晒干压粉装瓶。每日3次,每日10克,用开水冲服。防止肾结石,具有利尿作用。 3 当归独活酒:独活60克,大豆500克,当归10克,白

2016-04-04 17:01

陈紫静

陈紫静 中医科

病情分析:
你好,药物可信度不高,不建议使用。最好找中医面诊后,对症治疗。

2016-04-04 17:03

类似问题推荐
-->
相关经验
查看更多相关经验

资讯